(全文转载自《人民政坛》杂志)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,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。”“以人民为中心”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和显著优势。
近年来,松溪县人大松源街道工委认真履职,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彰显人大风采、展现人大担当、体现人大作为。
点点灯光如闪烁星子,照亮了村民回家的道路,一旁的农家乐内游人相聚的欢笑声还在不断传来……走进如今的松溪县松源街道钱园桥村,村里的改变让人耳目一新。而钱园桥村的“变”正源自三位松溪县人大代表的“变”。
“钱园桥村位于松溪县城区北部,历史相对久远,境内不仅有3A景区诰屏山、千年古刹复兴寺、堑上百年古藤、清代牛扼岭隘口遗址,还有两座山嵣三座水库四条小溪,是松溪县新一轮林权改革试点村。要发展乡村,‘盘活’钱园桥村的现有资源是关键。”谈及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初衷,松源街道人大工委主任、钱园桥村挂点干部吴启斌介绍说。
重要的转机发生在2024年,钱园桥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列入2024年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项目,由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规划设计,采取陪伴式服务方式建设,主要内容为村内道路、美化提升及路灯、特色农家乐分三部分。
为推进项目建设顺利进行,吴启斌与下选县人大代表、易顺公司经理李晋恒,县人大代表、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艾玉新三位县人大代表行动起来,他们充分发挥代表联系群众密切、代表听民声解民忧、代表服务群众“0距离”的作用,首先开始推动项目拆迁工作进行。
而困难接踵而至。一边是钱园桥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共600万元的项目资金一分都不能用于拆迁赔偿,一边是村集体财政收入少,集体资金十分紧张困难,而难得争取到的项目建设又迫在眉睫。那怎么办呢?吴启斌在一次与松源街道两位负责人探讨拆迁工作时,松源街道书记徐智福问到:“钱园桥的项目拆迁能不能做到0赔偿?”
正所谓:穷则思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松源街道人大干部谨记县委书记张行书调研曾说过的话:“干工作,就是要懂得抓两头、促中间,用先进、带后进”。吴启斌立即召集艾玉新及市下派村书记叶章义等人,利用晚上时间,到吃茶话事点的人大民生驿站,把整条路线11个节点,涉及拆迁的15户20处摸底表拿出来,一户一户分析,一家一家研究。最终锁定两户做为重点突破口。
其中一户是钱桥村生产小组长。另一户是相对困难户刘理清,家中还有一位年过9旬的老母亲。得知该户属拆迁范围后,李晋恒到刘理清家中详细询问其家庭情况,并给予老人家关心慰问,在该户提出,拆迁后无处可住时,李晋恒立即与艾玉新、吴启斌报告。了解到该户符合“一户一宅”建房后,三位人大代表与村两委叶林爱等人一起积极同街道沟通协调,为该户办理建房相关手续,顺利完成了拆迁工作。
“在钱园桥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拆迁过程中,我们探索了一些特殊做法。那就是‘发挥村两委小组长、县人大代表、下派书记3个方面作用,做到服务0距离、拆迁0赔偿,矛盾0上交。”吴启斌说。
通过这种“0距离服务”方式,目前钱园桥村已拆除房屋3户、烤烟房3座、搭建5处、围墙2处、杂乱堆放10处,涉及面积2000多平方,节省拆迁赔偿相关资金费用近10万元。村民反映的水管破裂、墙体溅水、建房办证、用水用电、旧料收购等方面问题,也总能第一时间解决。
而在三位县人大代表的带动下,村里已经形成一种不成文的工作状态,那就是:主干每天到,两委轮流来,有事随时上,无事转一转。始终做到:村里不缺人,服务0距离。
“想都是问题,干才是办法。”看着逐渐“焕新”的钱园桥村,艾玉新说。
县人大主任谢利富时常教导人大代表:人大代表来自人民,人大服务意识要始终根植人大代表心中。在平时捐款捐物的基础上,得知松溪县9月份要开展“深入学习‘千万工程’经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”,村里讲解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情况时急需一台高清电子显示屏,李晋恒立即答应捐赠一台价值2万元的设备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要求,以党建为引领,立足人大职责,抓住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的契机,团结带动村两委一群人,围绕‘生态、旅游、产业’三个方面,做足钱园桥‘一山、一水、一林、一寺、一藤、一址、一蜜、一院’的‘八篇文章’,继续发挥人大代表作用,在推动钱园桥乡村振兴发展中贡献人大力量。”谈及下一步工作,吴启斌说。

图为县人大代表李晋恒慰问拆迁困难户

图为县人大代表吴启斌周末做拆迁户工作